就是Memory(ME)、Bible(BI)、Game(G)的縮寫。 日本北海道愛鄰教會的內越言平牧師,有感於教會主日學無法吸引兒童。為此,內越牧師禱求神的帶領,在禱告中,逐漸建構出MEBIG的理念。
從1998年至今,MEBIG已來台灣第五年。過去四年,每位參加研習會的學員對MEBIG的認知與學習是如何呢?教會兒童事工是否有改變?主日學的老師、學生的人數是否有增加?--我們好像常以”工具”和”成效”來評估一種”事工”。我覺得是有些粗糙!從1998年起,我有六次的機會與一些團員到日本札幌市愛鄰教會,實際體驗MEBIG在教會中的發展,每一次所領受的都有些不一樣。愛鄰教會的每一位朋友五年來都在改變,是愈來愈有喜樂與成長。我可以從文化背景、靈命更新、禱告動力、異象策略....去探討與深思。但是,我發覺--不需要如此大費周張。就是去體驗吧!MEBIG已形成一種生命的動力,以愛為旌旗,一直在生長變化的。因此,推展MEBIG是需要更多的互動,更多彼此的交換心得與鼓勵。深盼藉由MEBIG推動委員會的成立,使參加MEBIG的每一位朋友,有連結、分享的機會,使每一位MEBIG的學員都不一樣哦!-----吳瑞仁牧師
MEBIG來台灣已進入第五階段的課程了,我非常期待受訓日期的到來,因為,自從五年前接觸MEBIG,我如獲至寶,當下就同幾位受訓老師,把遊戲帶回教會開設的音樂才藝班。當時,有些老師還一副不相信的樣子,”他們都是高年級了怎麼會喜歡遊戲呢?”可是沒多久,這些孩子就”適應”老師的改變,並”樂此不疲”了。我還記得,當時向孩子解釋這幾個英文單字的意思時,調皮的孩子還誇張的喊說,”什麼!沒屁股?”引的其他孩子哈哈大笑。轉眼,這批孩子有些已經都是MEBIG的小同工了。我得到最大的幫助有三點:(一)遊戲:大人聚會都懂得先破冰,可是小孩聚會大人卻會要求孩子”坐好”、”不要講話”,以致孩子嬉戲的快樂時光往往是”鬆一口氣”的下課後....自從我有MEBIG的法寶後,我自己先放下身段,以孩子的心為心,與孩子玩在一起、扭在一起、擠在一起。”哈哈!哪裡逃,被我抓到了吧!”小孩子多開心,不但抓人的高興,連被抓的人也興奮。”快樂”上課就可以享受到了。(二)專注:由於MEBIG極注意孩子本性”快頻率”的特性,無論唱歌或遊戲,孩子就比較不會在拖拉中失去耐心,而背經句及分享見證又具鼓勵性,所以參與感就提昇了,甚至還欲罷不能呢!(三)親近:舖平的空間(無論地毯、榻榻米、或木板)大人很容易坐下或跪下,變成孩子一樣的高度,不會讓孩子覺得你”高不可攀”或是”遙不可及”。而孩子得到最大的幫助與祝福,就是MEBIG老師每次見面及離別時熱情的擁抱。曾經有家長肯定,他的孩子學習了許多才藝,卻只有大光教會才會特別的抱抱呢!----- 陳采藻
日本 MEBIG 創意兒童事工 MEBIG是由日本札幌愛鄰長老教會所發展的兒童事工,MEBIG的創意兒童事工模式,已經影響了全日本教會的兒童事工。 內越言平是愛鄰長老教會的主任牧師,他在大學時代得救信主,畢業後在銀行就職,獻身後即赴美國加州基督教學院接受神學教育。上帝給內越言平牧師特別的異象:牧養照顧兒童,因此內越言平成立了兒童保護之家,曾撫養三十個兒童成長,並正式認養了其中三個兒童。 內越言平牧師回到日本牧養愛鄰長老教會之後,他發現多數的日本兒童是在「逃遁父親」的家庭中成長,有的兒童在父親離婚他去,由單親母親撫養成長﹔更多兒童是在不負責任的父親(父親通常很晚回家)家庭中成長。因此大多數的兒童都在電視的陪伴中長大,而電視平均每秒有三至四個畫面,對兒童有極大的吸引力。如果教會要把兒童從電視機前吸引到基督的面前,除非用有趣、好玩、富有吸引力、卡通化的方法。在這樣的理念下,內越言平牧師發展了MEBIG的兒童事工。MEBIG事工簡介 ME是代表Memory,BI是代表Bible,G是代表Game,所以MEBIG就是透過遊戲來學習聖經真理、背誦聖經經文的一種創意兒童事工。節目內容計有以佈道為目的(好玩的遊戲)、成長為目的(靈性的喜樂),及獻身為目的(生命的意義)內容設計。 擔任MEBIG的老師大多數是高中及大專的學生,由大孩子來帶領小孩子,不但是最有活力,而且是最好的模仿榜樣。這些大孩子老師每次都打扮成卡通人物或動物造形人物,帶小孩子用詩歌敬拜讚美,玩創意性的遊戲,而由遊戲和詩歌中背誦經文、學習聖經真理。 目前愛鄰長老教會的MEBIG兒童事工共有三部分,第一部份是週一到週六每天下午3:15-3:45的「兒童俱樂部」,這是一個公園兒童佈道工作,由大專及高中學生帶領在公園中的兒童玩遊戲、唱歌、及傳福音,他們輪流在十六個公園中有「兒童俱樂部」的事工,每次大約可以向一百個孩子傳福音。第二部份是週間MEBIG,這是由週一到週六每天下午4:00-4:30在教會的MEBIG課程,由高中學生來帶領詩歌、遊戲及信息,每週大約有四百人次的孩子來參加。第三部份是主日MEBIG,由主日學老師帶領敬拜、遊戲及信息,共有二十五個班,大約三百位學生,其中有百分之八十的學生來自非基督徒的家庭。 為了MEBIG的需要,1990年愛鄰長老教會建築了第一棟MEBIG大樓,1992年又建築了第二棟。愛鄰長老教會MEBIG事工也出版了不少的書、兒童創作詩歌集、CD唱片,每年也有兒童戲劇的表演。愛鄰長老教會並在日本各地及韓國、中國舉辦MEBIG事工訓練,1997年總共在日本的四國、關西、北海道、關東、九州、東北、琉球,以及中國大陸、韓國共舉辦了九次大型的訓練會。1998及1999年,內越言平牧師及其兒童事工團隊,也兩次應邀來台主領「創意兒童事工研習會」(即MEBIG訓練會),帶給台灣教會兒童事工極大的祝福。 中華基督教協同會聯合會執行長劉茂約牧師,根據1998年創意兒童事工研習會中,內越言平牧師夫婦現身說法及錄影帶實況,並觀察其同工的事奉理念,看見愛鄰教會在MEBIG創意兒童事工中所展現出的三大異象與動力:(一)牧師的異象與代價 在日本教會主日學平均人數0-5人,最多不超過35人的光景下,上帝把「得著兒童」的異象賜給內越言平牧師。而上帝所指的兒童特別是非信徒的孩子們,這是更艱難的挑戰。內越言平牧師對「兒童」的理念有另外的解釋:他認為兒童是一個獨立的個體,不是附屬於父母而已;再者,服事兒童的人更要以同等人格來與之互動,所以他稱兒童為「朋友」。真是奇妙,耶穌不也稱我們為祂的朋友嗎?(約十五25)。如果牧師沒有異象怎麼辦?首先即是誠懇的為牧師禱告(不是控告哦!)再者憑著聖靈的感動把兒童主日學份內的服事,加倍地做好,讓聖靈的感動有路可以走;也不要忘記與牧師要有「充分的溝通」。內越言平牧師十年的流淚撒種,如今他有十倍的歡呼收割。(二)結構的改變與落實 在有限的人力、物力、體力的限制下,兒童事工都成為好像成人事工的附屬品;成人敬拜「用剩的吉他」,兒童主日學才可以用。成人事工優先列用經費,兒童事工則排在後面。 愛鄰長老教會成功地把MEBIG轉型為帶動教會復興的火車頭結構,其主要原因除了內越牧師的堅守異象,再者就是兒童事工在該教會組織結構中得到該有的地位與肯定,這是一個信心旅程,這個獎賞只頒給智者、勇者、禱者、忍者。從教會全方位事奉來看,一個事工要做得深且廣必須訂下每年事工重心年,並逐年有重心的追蹤目標。教會事工千頭萬緒,如何訂出優先次序,持之以恆,群策群力完成目標導向的教會,這是行政管理,也是藝術。(三)學生就是教師的挑戰與培訓 觀察參與MEBIG的學生,充滿喜樂及帶勁,他們寧願不去郊遊,不去吃大餐,就是要來參加「特別MEBIG」!充滿創意且符合現今青少年胃口的節目是吸引力之一。 他們並使用「逆向成全法」,善用學生來編詩歌、編遊戲;學生當教師;學生(小學生)禱告會;學生發單張,因為最了解學生的就是學生啊!最引起學生認同的就是「同學的生命被改變了」。如今,他們的團隊核心同工,都是這十幾年中帶起來的學生,且有多人去上神學院。 內越師母說:他們要求每位老師至少要委身給孩子六年時間,不管他們在哪裏,這六年要陪孩子成長。這就是「生命影響生命」,「愛帶動愛」,因為只有上帝無條件的愛才能真正成全生命。而只有神的愛才是啟動源源不絕兒童事工異象與動力的泉源。◎本文摘錄整理自 1.2000年福音運動事工部檔案。 2.《好牧人》雙月刊;復刊第四十三期;1998年5月15日,作者:劉茂約牧師(中華基督教協同會聯合會執行長)。
讓主日學不一樣系列(I) - 劉淑芬不按牌理的創意教學◆安順教會:MEBIG教學MEBIG的特色,就是透過遊戲的方式牢記上帝的話並運用於生活中。 起源於日本的MEBIG教學進入台灣已近十年的歷史,而台南安順教會的陳清休、李頌恩牧師夫婦七年前接觸MEBIG後即熱衷推動。每禮拜六下午3:00~5:00是安順教會MEBIG時間,約有45名學生,參與在破冰、詩歌、信息、分班的學習當中。 李頌恩牧師說:「一般人總以為MEBIG只是在遊戲,但這是片面、粗淺的了解,其實MEBIG最重要的是『門徒化的訓練』,也就是參與服事(也稱助教)的國高中生,必須看重自己的服事,他們在每週五晚上7:30~8:30到教會討論、預演,我覺得這是讓年輕世代學習負責的機會。」 在安順教會有許多年輕人因為參與MEBIG服事,生命因而改變的見證。李牧師說:「國中一年級的詩宣,個性原本不積極而成績也不理想,但自從參與MEBIG服事後,便有感動要走全職服事的道路,因此懂得謹言慎行,讀書也變得自動自發,還上了資優班,更在學校延續MEBIG精神,自願當小老師服事他人,且主動報名朗讀比賽,得了第三名,並懂得將榮耀歸給上帝。」 另一位就是李牧師自己的兒子,目前就讀國小五年級的陳立安,「兒子小一被診斷為過動兒,在上課時會發怪聲音,被視為『害群之馬』,以致自我形象低落,但是自從立安參與MEBIG後,他漸漸走出封閉的世界。有一次他跟我分享學校的事,老師要選一位音樂小天使,當時已有人自願,但立安心中有一個聲音催促他也要勇敢舉手,於是他就順服這個聲音將手舉起來,沒想到老師說:『沒關係!今年就選兩位音樂小天使。』過一陣子我又問兒子,當音樂小天使的感想為何,立安說:『當音樂小天使就是讓老師喚來喚去,像僕人去做對了!』更令人高興的是,今年兒子更往前跨了一步,被同學推選為康樂股長,這代表著同學們對他的肯定,已不再視他為害群之馬,他的人際關係不知不覺中在同儕中提升了,這一切都是參與MEBIG後所帶來的祝福。」
從1998年至今,MEBIG已來台灣第五年。過去四年,每位參加研習會的學員對MEBIG的認知與學習是如何呢?教會兒童事工是否有改變?主日學的老師、學生的人數是否有增加?--我們好像常以”工具”和”成效”來評估一種”事工”。我覺得是有些粗糙!
回覆刪除從1998年起,我有六次的機會與一些團員到日本札幌市愛鄰教會,實際體驗MEBIG在教會中的發展,每一次所領受的都有些不一樣。愛鄰教會的每一位朋友五年來都在改變,是愈來愈有喜樂與成長。我可以從文化背景、靈命更新、禱告動力、異象策略....去探討與深思。但是,我發覺--不需要如此大費周張。就是去體驗吧!
MEBIG已形成一種生命的動力,以愛為旌旗,一直在生長變化的。因此,推展MEBIG是需要更多的互動,更多彼此的交換心得與鼓勵。深盼藉由MEBIG推動委員會的成立,使參加MEBIG的每一位朋友,有連結、分享的機會,使每一位MEBIG的學員都不一樣哦!
-----吳瑞仁牧師
MEBIG來台灣已進入第五階段的課程了,我非常期待受訓日期的到來,因為,自從五年前接觸MEBIG,我如獲至寶,當下就同幾位受訓老師,把遊戲帶回教會開設的音樂才藝班。當時,有些老師還一副不相信的樣子,”他們都是高年級了怎麼會喜歡遊戲呢?”可是沒多久,這些孩子就”適應”老師的改變,並”樂此不疲”了。我還記得,當時向孩子解釋這幾個英文單字的意思時,調皮的孩子還誇張的喊說,”什麼!沒屁股?”引的其他孩子哈哈大笑。轉眼,這批孩子有些已經都是MEBIG的小同工了。
回覆刪除我得到最大的幫助有三點:
(一)遊戲:大人聚會都懂得先破冰,可是小孩聚會大人卻會要求孩子”坐好”、”不要講話”,以致孩子嬉戲的快樂時光往往是”鬆一口氣”的下課後....自從我有MEBIG的法寶後,我自己先放下身段,以孩子的心為心,與孩子玩在一起、扭在一起、擠在一起。”哈哈!哪裡逃,被我抓到了吧!”小孩子多開心,不但抓人的高興,連被抓的人也興奮。”快樂”上課就可以享受到了。
(二)專注:由於MEBIG極注意孩子本性”快頻率”的特性,無論唱歌或遊戲,孩子就比較不會在拖拉中失去耐心,而背經句及分享見證又具鼓勵性,所以參與感就提昇了,甚至還欲罷不能呢!
(三)親近:舖平的空間(無論地毯、榻榻米、或木板)大人很容易坐下或跪下,變成孩子一樣的高度,不會讓孩子覺得你”高不可攀”或是”遙不可及”。而孩子得到最大的幫助與祝福,就是MEBIG老師每次見面及離別時熱情的擁抱。曾經有家長肯定,他的孩子學習了許多才藝,卻只有大光教會才會特別的抱抱呢!
----- 陳采藻
日本 MEBIG 創意兒童事工
回覆刪除MEBIG是由日本札幌愛鄰長老教會所發展的兒童事工,MEBIG的創意兒童事工模式,已經影響了全日本教會的兒童事工。
內越言平是愛鄰長老教會的主任牧師,他在大學時代得救信主,畢業後在銀行就職,獻身後即赴美國加州基督教學院接受神學教育。上帝給內越言平牧師特別的異象:牧養照顧兒童,因此內越言平成立了兒童保護之家,曾撫養三十個兒童成長,並正式認養了其中三個兒童。
內越言平牧師回到日本牧養愛鄰長老教會之後,他發現多數的日本兒童是在「逃遁父親」的家庭中成長,有的兒童在父親離婚他去,由單親母親撫養成長﹔更多兒童是在不負責任的父親(父親通常很晚回家)家庭中成長。因此大多數的兒童都在電視的陪伴中長大,而電視平均每秒有三至四個畫面,對兒童有極大的吸引力。如果教會要把兒童從電視機前吸引到基督的面前,除非用有趣、好玩、富有吸引力、卡通化的方法。在這樣的理念下,內越言平牧師發展了MEBIG的兒童事工。
MEBIG事工簡介
ME是代表Memory,BI是代表Bible,G是代表Game,所以MEBIG就是透過遊戲來學習聖經真理、背誦聖經經文的一種創意兒童事工。節目內容計有以佈道為目的(好玩的遊戲)、成長為目的(靈性的喜樂),及獻身為目的(生命的意義)內容設計。
擔任MEBIG的老師大多數是高中及大專的學生,由大孩子來帶領小孩子,不但是最有活力,而且是最好的模仿榜樣。這些大孩子老師每次都打扮成卡通人物或動物造形人物,帶小孩子用詩歌敬拜讚美,玩創意性的遊戲,而由遊戲和詩歌中背誦經文、學習聖經真理。
目前愛鄰長老教會的MEBIG兒童事工共有三部分,第一部份是週一到週六每天下午3:15-3:45的「兒童俱樂部」,這是一個公園兒童佈道工作,由大專及高中學生帶領在公園中的兒童玩遊戲、唱歌、及傳福音,他們輪流在十六個公園中有「兒童俱樂部」的事工,每次大約可以向一百個孩子傳福音。第二部份是週間MEBIG,這是由週一到週六每天下午4:00-4:30在教會的MEBIG課程,由高中學生來帶領詩歌、遊戲及信息,每週大約有四百人次的孩子來參加。第三部份是主日MEBIG,由主日學老師帶領敬拜、遊戲及信息,共有二十五個班,大約三百位學生,其中有百分之八十的學生來自非基督徒的家庭。
為了MEBIG的需要,1990年愛鄰長老教會建築了第一棟MEBIG大樓,1992年又建築了第二棟。愛鄰長老教會MEBIG事工也出版了不少的書、兒童創作詩歌集、CD唱片,每年也有兒童戲劇的表演。愛鄰長老教會並在日本各地及韓國、中國舉辦MEBIG事工訓練,1997年總共在日本的四國、關西、北海道、關東、九州、東北、琉球,以及中國大陸、韓國共舉辦了九次大型的訓練會。1998及1999年,內越言平牧師及其兒童事工團隊,也兩次應邀來台主領「創意兒童事工研習會」(即MEBIG訓練會),帶給台灣教會兒童事工極大的祝福。
中華基督教協同會聯合會執行長劉茂約牧師,根據1998年創意兒童事工研習會中,內越言平牧師夫婦現身說法及錄影帶實況,並觀察其同工的事奉理念,看見愛鄰教會在MEBIG創意兒童事工中所展現出的三大異象與動力:
(一)牧師的異象與代價
在日本教會主日學平均人數0-5人,最多不超過35人的光景下,上帝把「得著兒童」的異象賜給內越言平牧師。而上帝所指的兒童特別是非信徒的孩子們,這是更艱難的挑戰。內越言平牧師對「兒童」的理念有另外的解釋:他認為兒童是一個獨立的個體,不是附屬於父母而已;再者,服事兒童的人更要以同等人格來與之互動,所以他稱兒童為「朋友」。真是奇妙,耶穌不也稱我們為祂的朋友嗎?(約十五25)。如果牧師沒有異象怎麼辦?首先即是誠懇的為牧師禱告(不是控告哦!)再者憑著聖靈的感動把兒童主日學份內的服事,加倍地做好,讓聖靈的感動有路可以走;也不要忘記與牧師要有「充分的溝通」。內越言平牧師十年的流淚撒種,如今他有十倍的歡呼收割。
(二)結構的改變與落實
在有限的人力、物力、體力的限制下,兒童事工都成為好像成人事工的附屬品;成人敬拜「用剩的吉他」,兒童主日學才可以用。成人事工優先列用經費,兒童事工則排在後面。
愛鄰長老教會成功地把MEBIG轉型為帶動教會復興的火車頭結構,其主要原因除了內越牧師的堅守異象,再者就是兒童事工在該教會組織結構中得到該有的地位與肯定,這是一個信心旅程,這個獎賞只頒給智者、勇者、禱者、忍者。從教會全方位事奉來看,一個事工要做得深且廣必須訂下每年事工重心年,並逐年有重心的追蹤目標。教會事工千頭萬緒,如何訂出優先次序,持之以恆,群策群力完成目標導向的教會,這是行政管理,也是藝術。
(三)學生就是教師的挑戰與培訓
觀察參與MEBIG的學生,充滿喜樂及帶勁,他們寧願不去郊遊,不去吃大餐,就是要來參加「特別MEBIG」!充滿創意且符合現今青少年胃口的節目是吸引力之一。
他們並使用「逆向成全法」,善用學生來編詩歌、編遊戲;學生當教師;學生(小學生)禱告會;學生發單張,因為最了解學生的就是學生啊!最引起學生認同的就是「同學的生命被改變了」。如今,他們的團隊核心同工,都是這十幾年中帶起來的學生,且有多人去上神學院。
內越師母說:他們要求每位老師至少要委身給孩子六年時間,不管他們在哪裏,這六年要陪孩子成長。這就是「生命影響生命」,「愛帶動愛」,因為只有上帝無條件的愛才能真正成全生命。而只有神的愛才是啟動源源不絕兒童事工異象與動力的泉源。
◎本文摘錄整理自
1.2000年福音運動事工部檔案。
2.《好牧人》雙月刊;復刊第四十三期;1998年5月15日,作者:劉茂約牧師(中華基督教協同會聯合會執行長)。
讓主日學不一樣系列(I) - 劉淑芬
回覆刪除不按牌理的創意教學
◆安順教會:MEBIG教學
MEBIG的特色,就是透過遊戲的方式牢記上帝的話並運用於生活中。
起源於日本的MEBIG教學進入台灣已近十年的歷史,而台南安順教會的陳清休、李頌恩牧師夫婦七年前接觸MEBIG後即熱衷推動。每禮拜六下午3:00~5:00是安順教會MEBIG時間,約有45名學生,參與在破冰、詩歌、信息、分班的學習當中。
李頌恩牧師說:「一般人總以為MEBIG只是在遊戲,但這是片面、粗淺的了解,其實MEBIG最重要的是『門徒化的訓練』,也就是參與服事(也稱助教)的國高中生,必須看重自己的服事,他們在每週五晚上7:30~8:30到教會討論、預演,我覺得這是讓年輕世代學習負責的機會。」
在安順教會有許多年輕人因為參與MEBIG服事,生命因而改變的見證。李牧師說:「國中一年級的詩宣,個性原本不積極而成績也不理想,但自從參與MEBIG服事後,便有感動要走全職服事的道路,因此懂得謹言慎行,讀書也變得自動自發,還上了資優班,更在學校延續MEBIG精神,自願當小老師服事他人,且主動報名朗讀比賽,得了第三名,並懂得將榮耀歸給上帝。」
另一位就是李牧師自己的兒子,目前就讀國小五年級的陳立安,「兒子小一被診斷為過動兒,在上課時會發怪聲音,被視為『害群之馬』,以致自我形象低落,但是自從立安參與MEBIG後,他漸漸走出封閉的世界。有一次他跟我分享學校的事,老師要選一位音樂小天使,當時已有人自願,但立安心中有一個聲音催促他也要勇敢舉手,於是他就順服這個聲音將手舉起來,沒想到老師說:『沒關係!今年就選兩位音樂小天使。』過一陣子我又問兒子,當音樂小天使的感想為何,立安說:『當音樂小天使就是讓老師喚來喚去,像僕人去做對了!』更令人高興的是,今年兒子更往前跨了一步,被同學推選為康樂股長,這代表著同學們對他的肯定,已不再視他為害群之馬,他的人際關係不知不覺中在同儕中提升了,這一切都是參與MEBIG後所帶來的祝福。」